中华新闻网

科技赋能强国梦,思政铸魂青年行——清华学子与成渝发展的“双向奔赴”

更新时间:2025-08-25点击:14

巴山蜀水,承千年文脉;成渝双城,涌时代新潮。近日,清华大学“E行天府,渝你仪程”电子系-精仪系赴成都重庆实践支队秉持知行合一初心南下川渝,开启为期七日的实践之旅。支队以成渝大地为鲜活课堂,在探寻科技自强路径中厚植家国情怀,在红色文化浸润中筑牢信仰根基,用清华视角记录国家发展脉动,以青春笔触书写奋进篇章,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青年智慧与力量。

深耕产业一线,解码科技自强的“成渝实践”

在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中,核心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是“中国智造”的关键支撑。支队聚焦高端芯片与能源科技两大核心领域,探访行业领军企业与科研平台,见证自主可控的坚实步伐。在成都森未科技有限公司,队员们深入了解IGBT芯片研发历程——作为新能源汽车、工业控制领域的“电能心脏”,森未科技在高端芯片赛道的专注创新,让大家直观感受到中国企业打破技术壁垒、实现自主可控的决心,更坚定了清华人“为国造芯”的使命担当。走进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,绿色高效的未来能源图景扑面而来,作为服务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重要平台,研究院不仅是前沿技术研发高地,更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,将“碳中和”系统性解决方案从实验室推向产业一线,让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的科研理念落地生根。

实践支队在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参观学习

数字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是驱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。支队围绕通信技术演进与高校成果孵化,探访创新载体,触摸产业发展新动能。在中国移动展厅,5G向6G跨越的技术魅力震撼人心,超低延时、超高速率的特性正重塑远程医疗、智慧农业、自动驾驶等领域形态,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通信技术从“连接”到“赋能”的变革力量,预见万物互联时代的无限可能。芯华创新中心则展现了高校技术成果转化的鲜活样本,支队调研的它思科技(依托清华电子系技术深耕AI语音文旅)、天合智控(自研高精度汽车导航模组)、到达角科技(专注室内外一体化定位技术)等企业,在中心全链条孵化支持下快速成长,让队员们清晰看到高校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的实践路径。此外,支队还走进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,与政府负责同志深入交流,从宏观层面了解政府如何通过精准政策扶持与优质服务保障,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保驾护航,深刻认识到“科技自强”需企业攻坚、政策赋能、高校支撑的协同发力。

实践支队在中国移动参观学习

联动高校联学,打造浸润式“思政课堂”

实践支队始终践行清华大学“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、知识传授”三位一体教育理念,将高校交流、红色溯源与文化寻根相结合,让成渝大地成为锤炼品格、涵养精神的“思政大课堂”。在高校联学中,支队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、重庆大学开展深度共建:在电子科技大学,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围绕党支部建设经验交流研讨,随后走进电子科技博物馆,从一件件承载历史的电子器件中,梳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从追赶到超越的发展脉络,深化专业认知的同时,更坚定了投身科技报国的信念;抵达重庆大学后,受到启邦研究生宣讲团热情接待,双方围绕学术前沿动态、创新育人模式展开深入探讨,随后在宣讲团带领下参观校史馆,重温重庆大学近百年“耐劳苦、尚俭朴、勤学业、爱国家”的办学历程——抗战时期高校内迁的坚韧风骨、师生为国求学的赤诚之心,让队员们深刻感悟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,“红岩精神”的传承故事更让信仰根基愈发牢固。

实践支队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党支部联合共建活动并合影

实践支队与重庆大学开展共建活动并合影

文化是民族的根脉,红色是精神的底色。支队还踏上文化寻根与红色溯源之旅:在四川博物院,透过三星堆青铜器、张大千画作等珍贵文物,触摸古蜀文明的璀璨辉煌;在都江堰水利工程,惊叹李冰父子“因势利导、道法自然”的治水智慧,感悟古人“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”的民生情怀;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,既沿长江流域文明展陈读懂母亲河孕育的厚重历史,又走进抗战馆回望峥嵘岁月,感悟重庆抗战历史。从武侯祠“忠义千秋”的三国文化浸润,到渣滓洞、白公馆“红岩英魂”的精神洗礼,支队让“思政课堂”既有历史的深度,又有精神的温度,在文化传承与红色教育中凝聚起奋进力量。

实践支队参观四川博物院并合影

七日践履知行携双城力量再启新程

七日成渝行,是一次科技探索与精神洗礼的双向奔赴;双城实践路,是一段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成长旅程。从成都高新区的政策解读到森未科技的“中国芯”突破,从电子科技大学、重庆大学的支部联学到渣滓洞的红色传承,从都江堰的千年智慧到芯华创新中心的技术转化,清华大学“E行天府,渝你仪程”电子系-精仪系赴成都重庆实践支队在川渝大地上,完成了“科技自强”与“思政育人”的深度融合,更见证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蓬勃活力。

返程之际,队员们纷纷表示,将把成渝之行收获的“创新基因”与“红色密码”带回校园,转化为潜心科研、勇攀高峰的不竭动力。未来,将以“自强不息,厚德载物”的清华校训为指引,在国家科技自强与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,以青春之我、奋斗之我,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答卷。


推荐文章

热门文章